乜薇染

Wland和爱发电均与本博同名。『桃李春风一杯酒,江湖夜雨十年灯。』

曾经沧海 除却巫山

  我为什么那么喜欢《绝杀慕尼黑》呢?


  我对俄罗斯一点也不反感,其实是挺喜欢的。但是我也很清楚,把“苏联”和“俄罗斯”划上等号的行为,或者说俄罗斯人自己认为自己是“唯一的苏联正统”的态度绝对是不正确的。(嘛…某种程度上这就是我吃伊利亚二设的原因,虽然本家设苏联是个房子,但是我还是觉得苏总就是苏总,他也是曾经鲜活生动的国家啊…当然用私设去踩伊万肯定是错的、不可以的、没道理的!)


  曾经的苏联很辉煌,但这种辉煌不是独属于俄罗斯的辉煌,而是曾经的十五个加盟国和这些加盟国的人民共同创造出来的,我相信,他们曾经都很努力,不存在谁比谁更高贵。不信你看——《钢铁是怎样炼成》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,是一个乌克兰人;著名的苏联音乐家恰恰图良,是一个亚美尼亚人;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加加林,是一个白俄罗斯人;苏联领导人斯大林,是一个格鲁吉亚人…


  而在这部影片里,俄罗斯的球员、格鲁吉亚的球员、立陶宛的球员、白俄罗斯的球员…每一个都被塑造出了鲜明的个性;而且他们最后通过团结,通过那种兄弟一般亲厚和强大的向心力、凝聚力,通过苏联人特有的那种精神力量,击败了在此之前连胜36年的、高高在上、不可一世的美国球队,这就恰恰体现了这一点——苏联的辉煌不是俄罗斯一个加盟国的辉煌,是各加盟国共同的努力。


  所以,我在这样一部俄罗斯的电影里看到的并不是俄罗斯,而是苏联。这就够了。


  影片里给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个细节——那几个美国黑人小哥看球赛的时候指着苏联队员说真神奇,他们这个像印第安人,那个像西班牙人,可他们居然都是俄国人。我当时立刻就想起阿列克谢耶维奇在《我是女兵,也是女人》当中写的这样一句话:“不论是俄罗斯人,还是白俄罗斯人;是乌克兰人,还是塔吉克人,但说到底,他们都是同一种人,叫做苏联人。”


  对啊,在很久很久以前,他们都是一家人——有着共同的理想,用辛勤的汗水创造出举世瞩目的非凡的成就,会说同一种语言,会唱同一首歌……虽然好像有的时候日子穷了点苦了点,可他们依旧会在深夜排队买诗集,用精神上的富足填补上物质上的短缺;虽然美国强敌当前,可是他们却是团结友爱的——至少那时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没有拼得你死我活,格鲁吉亚和乌克兰没和俄罗斯撕破脸;于是就没有那么多骨肉分离、亲人反目和家破人亡。


  可是后来呀。


  这个家散了,五十多年前被埋在时空胶囊里的问题:“十革一百周年时的苏联怎么样啦?”,也再也再也得不到答案了。


  “苏联人”,还是如阿列克谢耶维奇所言,“这样一类人,我想是永远不会再有了,他们自己也都明白”。


  落泪,落泪,再落泪,为苏总,千千万万遍。

上一篇 下一篇
评论(4)
热度(139)
  1. 共6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©乜薇染 | Powered by LOFTER